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交大天文学科概况

 交大天文学科包括观测宇宙学理论宇宙学高能天体物理星系和恒星物理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人员 主要研究方向 个人简介 研究所

                                      观测宇宙学


景益鹏

景益鹏

 

观测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宇宙学、宇宙大尺度结构、天文学数值模拟 

学术情况介绍: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教育部天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科院院士;教育部数理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常务副主编;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连续六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

天文系

杨小虎

 

观测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群、星系形成     

学术情况介绍:中国天文学会理事、NSR编委;  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青;973首席科学家,星系群领域研究工作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连续六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    

 
天文系

 

张鹏杰

 

观测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宇宙学、宇宙大尺度结构

学术情况介绍:RAA编委;李政道研究所天文部副主任;国家杰青;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创立检验广义相对论的EG方法,创立新方法证实哥白尼原理等

 
 天文系

张骏

 

观测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宇宙学、弱引力透镜、宇宙再电离

学术情况介绍: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弱引力透镜测量负责人;天文系副主任;国家特聘青年专家;独立建立一套完整的弱引力透镜效应精确测量管线;发表论文近40篇,担任ApJ等杂志审稿人

 
 天文系

韩家信

 

观测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天文学数值模拟、宇宙学和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动力学和银河系、星系群和星系团

学术情况介绍: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光启学者;欧盟玛丽居里早期研究员(2010-2012); 日本东京大学Kavli IPMU长期访问科学家。

 天文系

王文婷

 

观测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星系形成和演化、宇宙学和大尺度结构、星系动力学和银河系、星系群和星系团、弱引力透镜

学术情况介绍:杜伦青年学者(2013-2016);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2021)  

天文系

 余瑜

 

 观测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宇宙学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宇宙学数值模拟

学术情况介绍: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宇宙学仿真器项目负责人;担任PRD审稿人;提出弱引力透镜高斯化优化测量方法、逆高斯化快速天图生成方法、重子声波振荡信号的非线性重构方法等

天文系

 刘成则

 

观测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星系形成和演化、星系群和星系团

学术情况介绍:室女星系团中的超致密矮星系研究;Virgo星系团中球状星团的颜色和空间分布

天文系

                                              理论宇宙学


何小刚

 

理论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特性、粒子天体物理学

学术情况介绍: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亚太联合天体物理、宇宙学和重力部执行委员会会委员;国家特聘专家;提出中微子质量第三类翘翘板模型和发现HMW新量子拓扑相位;发表论文300余篇,连续6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

  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Michae lRamsey-Musolf

 

理论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早期宇宙量子场论、暗物质、中微子性质

学术情况介绍: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慕尼黑天文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学委员会成员;《Physics Reports》编委;国家特聘专家;在粒子天体物理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发表了200多篇论文,论文总引用超过10000次

 李政道研究所

 

何红建

 

理论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粒子天体物理、粒子宇宙学

学术情况介绍:担任国际期刊Nuclear Physics B, Universe (Switzerland), Research (China) 编委;国家杰青;曾获“王淦昌物理奖”、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发表论文130余篇,总引用超过10000次

 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葛韶峰

 

理论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微子物理学、暗物质、对撞机物理、TeV物理、天体粒子物理学

学术情况介绍:中科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青年拔尖人才” ;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 美国费米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中微子物理中心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学者;叶企孙奖

 李政道研究所

Jason Evans

 

理论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大统一理论、超对称性、质子衰变、基本粒子的电偶极矩、强CP问题和重子

学术情况介绍:李政道学者,重点关注可由LHC、ILC、CEPC探测的超出标准模型店新物理以及天体物理中的新现象;发表33篇论文,引用约900次

 

 

 李政道研究所

Yuichiro Nakai

 

理论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超越标准模型的物理学、粒子宇宙学、量子场论、超对称、机器学习的应用

学术情况介绍:2019 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015 日本科学促进会在海外研究奖;2013 日本科学促进会青年学者奖;2011 日本科学促进会青年学者奖

 李政道研究所

李数

 

理论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实验、暗光子探测实验、新型探测器研发、深度机器学习

学术情况介绍: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大学高能物理中心“李政道青年学者”,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海外高层次青年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青年优秀人才”,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李政道研究所首位“李政道学者”(T.D. Lee Fellow),德国DESY国家实验室Fellowship,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杰出博士论文答辩(Mention "tres honorable"),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学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颁发),法国“埃菲尔”国家级优秀海外博士研究生奖学金

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刘坤

 

理论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对撞机物理、希格斯物理、粒子探测技术、机器学习

学术情况介绍:2020  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2016  中国-法国粒子物理联合实验室(FCPPL)最佳论文奖;2014  ATLAS国际合作组论文奖;2013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

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高俊

 

理论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理论

学术情况介绍:高能对撞机上的粒子物理理论的前沿研究,包括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寻找、以及量子色动力学的应用。

 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王少博

 

理论宇宙学 

上海交通大学特别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实验粒子物理,气体探测器

学术情况介绍:长期从事气体探测器时间投影室的研发、宇宙gamma

线偏振探测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探测。现在主要负责PandaX-III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原型探测器测试与分

析,探测器刻度系统的搭建,探测器径迹识别与重建,慢控制系统的搭建,以及整个探测器和探测器子系统的设

计与优化。

 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高能天体物理


 

徐海光

高能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X-射线天文学、射电天文学、星系团

学术情况介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星系际介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天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杰青;研发完整的低频射电天空仿真和前景分离算法;担任中国在研项目X射线望远镜HUBS“星系团”科学组组长

                  天文系

陈列文

 高能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强相互作用物质的状态方程和相变、致密星体物理

学术情况介绍: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物理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杰青;《Chinese Physics C》编委;连续六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论文曾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盛政明

 高能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激光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实验室天体物理

学术情况介绍: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国际高能量密度物理委员会委员;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发表论文300余篇,总引用10000余次

           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

孙扬

 高能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原子核结构物理、核天体物理

学术情况介绍:参与创立了原子核投影壳模型并在近十年来独立发展了该模型,使该模型在原子核高自旋运动、高K同质异能态、原子核超形变,超重元素结构,核天体物理,弱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应用。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核物理和天体物理的交叉研究,以及凝聚态物理中的多体问题研究。发表过170余篇国际SCI文章,特别是在《Nature》,《Nature Phys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s Letters B》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文章。其中在超重元素的K-同质异能态的研究中得到了重要结果,曾作为唯一的一个理论作者与欧洲多个国家实验室合作的工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

陈黎明

高能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高能量密度物理,激光电子加速和超快X射线辐射

学术情况介绍:2000年于中科院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加拿大魁北克国立研究所、日本原子力研究所长期工作,并与诺奖得主G. Mourou教授、Alfven奖得主尾波场加速创始人T. Tajima教授长期合作。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开拓了系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超强极短X射线光源和成像新方法,引起领域广泛关注。发表SCI论文160多篇,包括24篇PNAS、PRL、Optica等重要文章,引用约3000次,国际会议60次作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和分会主持。成果被Science等多次“专刊介绍”或“深度报道”,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以及“ESI高被引论文”,并荣获中科院“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获得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日本原研理事长奖等。承担或已经承担过的项目包括: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创新群体项目、重大项目课题,中科院先导项目课题、百人计划项目,国家重点专项课题、重大仪器专项课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研究设施项目等26项。主要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怀柔综合极端条件装置”(超快X射线动力学实验系统)、“李政道研究所基础研究装置”(实验室天体物理实验系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实现了重要的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高能量密度物理,激光电子加速和超快X射线辐射。

           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

翁苏明

高能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激光聚变、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学术情况介绍:首次发现激光脉冲在磁化等离子体中传播时的极端法拉第效应,基于此提出等离子体光学的概念用于高功率激光科学、激光聚变、等离子体天体物理等领域;发现等离子体在强电场中的普适欧姆定律,用于描述极端场强中的输运问题;自主开发Fokker-Planck、Particle-Mesh等数值程序用于模拟激光聚变中的关键物理过程;近五年在Optica,Light和PRL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约50篇。2018年度作为团队骨干之一荣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9年度荣获国防基础科研核科学挑战专题“科学挑战英才”称号;2020 年度荣获亚太等离子体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

 

 

徐东莲

 

 高能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微子天文学、实验中微子物理学、多信使天文学

学术情况介绍:中国空间站天文和天体物理专家组专家;MNRAS和《中国科学》杂志审稿人;国家特聘青年专家;参与发现首个高能天体中微子源;牵头南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预研;发表论文100余篇,引用17000次

   

             李政道研究所

 易龙卿

 

高能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强场光学、实验室天体物理

学术情况介绍:李政道学者,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获昆特奥克爱丽丝瓦伦堡基金会奖学金,皇家艺术与科学学会奖学金

              李政道研究所

周浩

 高能天体物理  

李政道研究所特别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粒子天体物理(高能天体物理)、TeV伽马射线天文学、高能辐射过程、宇宙线起源、多信使天文学

学术情况介绍:我的研究领域是粒子天体物理,研究工作包含宇宙线、伽马射线、中微子探测器的软硬件建设、数据处理及物理分析。我通过对以TeV伽马射线为主的多波段、多信使数据的分析,了解银河系内外的脉冲星、黑洞等致密天体的高能辐射过程,进而致力于解决领域内长期困扰科学家的“正电子超出”和“高能宇宙射线起源”等问题。我目前是两个国际合作组的成员: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和位于墨西哥的高海拔水切伦科夫天文台(HAWC)。我同时参与国内几个未来宇宙线及中微子观测项目的预研工作。


 

               李政道研究所

                                           星系和恒星物理


沈俊太

星系和恒星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星系动力学、星系结构、银河系结构

学术情况介绍:美国天文学会Brouwer奖遴选委员会主任(2019);天文系副主任;国家杰青;曾任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美加等国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培养学生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优秀奖

天文系

祖颖

星系和恒星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星系团、星系-暗晕关联、星系形成

学术情况介绍:第四代暗能量巡天DESI项目管理委员会成员;天文系副主任;国家特聘青年专家;发表论文60多篇,引用4000多次,担任ApJ等杂志审稿人,中国空间站望远镜星系团项目负责人

 天文系

Yosuke Mizuno

星系和恒星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相对论性致密物体(如黑洞、中子星)的吸积和射流;相对论等离子体中的磁活动(如耗散、重连、不稳定性、湍流);引力理论(如黑洞阴影)

学术情况介绍:2021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团队成就奖(EHT合作组);2020 瑞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学会爱因斯坦奖章(EHT合作组);2019 史密森尼美国发明奖(EHT合作组);2019 基础物理奖基金会基础物理学突破奖(EHT合作组);2019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钻石成就奖(EHT合作组);2011-2014 台湾科学委员会助理研究学者奖;2005-2008 美国国家科学院核管理委员会研究学者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博士后项目奖

 

 李政道研究所

冯发波

星系和恒星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系外行星、贝叶斯统计、天体动力学、时序分析、奥托云、双星、星系动力学、行星可居性

学术情况介绍:入围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副校长奖

李政道研究所

刘当波

星系和恒星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星系形成和演化

学术情况介绍:切伦科夫辐射及共振逆康普顿散射的研究;黑洞吸积流的多波段辐射及吸积模式研究;黑洞及其它致密天体的研究

 

 天文系

李兆聿

星系和恒星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星系动力学和银河系、天文学数值模拟、星系形成和演化

学术情况介绍: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子课题负责人;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2);从事星系结构与动力学方向的研究,重点关注银河系的结构形成与演化;发表论文30余篇,引用800余次;担任MNRAS、ApJ等杂志审稿人

天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