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Tags: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和李政道研究所天文研究部将于6月21-23日联合举办2025级研究生招生夏令营。在本次活动中,还将开展国家数理化生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李政道博士生”的选拔,入选学生将享受更多政策优惠和助研津贴,在生活、学业、研究及国际交流等各方面获得丰富资助。

   我们诚邀全国各大高校热爱天文、成绩优异、具备科研潜力的大三学生报名参与,共同探索宇宙奥秘,开启璀璨学术生涯的新篇章!

 

学科简介

 

   数理化、天地生。作为六大基础学科之一,天文学一直引领人类探索着自然科学的边疆。近年来,天文学发展迅速,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系外行星、高红移星系、极端天体等重大发现纷至沓来,已经多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青睐。2013年国务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将天文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但是我国天文人才非常短缺,急需一流天文单位的培养与支撑。 

   天文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天文学科在2016年教育部排名第四,并于2017年正式成立天文系,之后学科排名稳步上升,在2020年软科排名第三,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天文专业建设点,2021-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A+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宇宙学、星系形成与演化、星系动力学、银河系结构、致密星与高能天体物理、恒星物理、系外行星、实验室天体物理等。李政道研究所于2016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部是李政道研究所三大研究部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天文系和李政道研究所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部优势互补,合作密切,共同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交大天文研究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天文学科集聚了一大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科研成果卓著的学科领军人物。在过去的数年中,学科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研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21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获得者10余名。相关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主持了科技部973项目、基金委重大项目、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重大研究课题。上海交通大学天文系作为国内唯一的所级单位参加了第四代暗能量DESI巡天。天文学团队领导了中国联盟参加PFS巡天,深度参与中国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项目,并正在建设位于青海冷湖的4米口径的JUST光谱望远镜,在建一米天语望远镜用于系外行星探测和时域天文。主持了CLAUDS观测项目,主办了The 32nd Texas Symposium on 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国际天文学会第353号学术大会、BigBOSS项目合作会议、 PFS项目合作会议、Shanghai Assembly on Cosmology and Structure Formation系列会议、Exoplanet系列会议、中国SKA暑期学校等数十次国际会议。

详情请见

https://astro.sjtu.edu.cn/
https://tdli.sjtu.edu.cn/CN/

 

活动安排

 

   本次夏令营活动将以线下活动形式举办。请有意参加的同学,在网上进行报名,通过夏令营选拔委员会初审的同学将收到夏令营入营通知。欢迎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数理基础、有意向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从事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优秀同学加入我们。

 

日程安排

_

日期

活动安排

6月21日

现场注册、

上海天文馆参观 (自愿)  

6月22日

前沿讲座、

师生交流、笔试

6月23日

师生交流、面试

 

报名资格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成果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3、健康状况需符合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招考体检标准;

4、有志于从事物理学或天文学及其相关前沿领域学术研究的优秀本科三年级学生。一般应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读且前三年成绩专业排名前30%。属于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拔尖班的同学或在研究方面表现特别突出者,可适当放宽条件;

5、英语水平需达到:CET6≥425或TOEFL≥90或IELTS≥6.0。

 

招生类别和报名方式

招生类别:

 

* 注:李政道研究所仅招收直博生

 

报名方式:

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即日起至6月9日24点,请登录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主页进行报名,经过初选后,确定入营学生名单。

报名网址:

https://ga.sjtu.edu.cn/zsgl/xlygl/default.aspx

 

报名材料

 

   学生报名时需在网报系统内上传下述材料电子版,并在入营报到时提交材料纸质版以备核查。网上报名材料应与入营报到时递交的纸质材料一致,材料包括:

1、《上海交通大学夏令营活动申请表》(仅需在报到入营时提交纸质版)

2、本科成绩单(需所在学校或院系的教务部门盖章证明)

3、专业排名证明(需所在学校或院系的教务部门盖章证明)

4、英语六级成绩或TOEFL、IELTS成绩证明(或已发第一作者英文SCI论文首页复印件)

5、个人简历(主要介绍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和体会,1000字以内)

6、其它各类获奖证书、发表论文等体现个人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的材料

7、如有老师推荐信,可作为附件加入申请材料中

 

   报名参营同学需提供真实有效的报名材料,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证,即刻取消参营资格和优秀营员待遇。

   我们将根据申请者材料,以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为主要依据,由夏令营选拔委员会对申请者进行入围资格审查。

 

特别提醒:

1)天文学夏令营报名学生须在备注栏中选择一项填写:“物理与天文学院及李政道研究所”。未填写的学生视为无效报名。

2)夏令营报名阶段所填写的导师、专业及研究方向,仅作参考,不作为获得入营资格的依据。夏令营面试前需要重新填写感兴趣的二级学科方向。

 

优秀营员激励政策

 

   夏令营考核专家组将在夏令营期间组织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已有学业基础、灵活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能力、英语水平、科研潜力及综合能力素质等。综合考核为“优秀”的营员,如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申请我校,并符合我校推免生招生条件,可按“推荐免试”方式预录取为我院2025级直博生或推免硕士,额满为止。

   夏令营优秀学员名单将于夏令营结束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及李政道研究所网站公布。培养具体条款以学校、学院和李所后续相关推免生工作通知公告内容为准。

 

夏令营待遇

 

   夏令营活动要求营员全程现场参加 (如本校学期仍未结束,特别优异的营员可经主办方认定批准后线上参与)。夏令营提供所有营员活动期间在沪的食宿,并为外地院校学生报销来沪的往返路费(最高为高铁二等座标准,需凭票据报销)。

 

夏令营联系人

 

天文系

 

黄老师
电话:021-54740040 
email: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王老师

电话:  021-54740040 

email: 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李政道研究所天文部

 

段老师

电话:021-68693117
email: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李政道研究所简介

 

   李政道研究所(以下简称“李所”)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建议,经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于2016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对标上世纪二十年代创立量子力学的玻尔研究所,在根本性科学问题的探索方面做出重大突破,逐步在相关前沿研究领域形成“上海学派”,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目前李所已经形成了天文与天体物理、粒子与核物理、量子基础科学三大研究方向,聚集了由一批国内外学术大师领衔的国际化顶尖研究团队(其中国际学者占比40%),吸引了一大批具有科技创新活力的青年才俊。

   2023年教育部启动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全国共启动建设14个中心,其中物理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全国共有3家,以李政道研究所为核心的上海交大物理学科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是其中之一。

   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将充分发挥李所拥有的国际化顶尖师资队伍和国际一流大科学装置群的独特软硬件优势,吸引国内外顶尖高校的拔尖本科毕业生加入培养中心“李政道博士生”项目;将大科学研究范式贯穿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管理中,同时对标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博士生培养体系,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基于深度科研合作的博士生国际联培机制,将博士生培养能力提升到和世界顶级科研机构并肩的水平。

 

注:夏令营更多相关内容,请密切关注:

 

上海交通大学天文系主页

https://astro.sjtu.edu.cn/

 

李政道研究所主页

https://tdli.sjtu.edu.cn/CN/ 

 

上海交通大学天文系公众号

 

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

全国4.5万名优秀研究生

6万名本专科学生

荣获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

 

《人民日报》专版近日刊登了

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其中研究生100名、本专科生100名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 

2019级博士研究生 徐坤

作为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入选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获奖学生代表

徐坤 (导师:景益鹏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天文学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

曾获国家奖学金,中国天文学会奖学金,第八届上海交通大学学术之星等十余项荣誉奖项。聚焦星系形成和宇宙学,首次精确测量小质量端的星系——暗物质晕质量关系,利用星系形状的相关性测量到宇宙重子声学振荡。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Astronomy等国际天文学期刊发表论文10篇。

 

胸中藏宇宙 笔下有苍穹

天问

   秉持一直以来的热爱,徐坤选择了物理学和天文学进行研究。天文学的学习和探索对徐坤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人生观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每天嘴上说的都是十亿年和十亿光年这样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自己的认识很难不受到影响,一些之前看起来重要的事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我一直觉得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科学能告诉我的只是事实,而在这些事实下如何生活,科学无法告诉我,我需要自己选择。”徐坤笑道。

 

耕耘

   博士一年级时,浩如烟海的文献和复杂的科学问题让徐坤陷入了暂时的迷茫。幸运的是,他的导师景益鹏院士很好地指导了徐坤的科研方向,景益鹏院士所给出的课题都和宇宙学的关键问题有关,让徐坤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在这个过程中,徐坤逐渐形成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对多个邻近领域有了基本的认识,最终选择且确定了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

左一为景益鹏院士

   博士期间,在景益鹏院士的指导下,徐坤发展了一套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两类宇宙学星系巡天:光谱巡天和图像巡天,得到了相比传统方法暗10到100倍的星系的统计性质的精确测量,基于测量的优势,对宇宙学和星系形成领域的一些基本关系做了突破性的限制。目前,这一系列成果已陆续发表,对星系形成和宇宙学研究的多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幸运

   科学研究离不开刻苦专研,但也需要一点幸运。回忆起最近在《自然 天文》上发表的一项工作,徐坤表示:“当时听了一个报告,就产生了灵感,老师也很感兴趣,便继续做下去,完成了这个工作。”徐坤和合作者通过测量星系形状的相关性,为重子声学振荡这一重要的宇宙学探针提供了独立的测量,相关结果发表在了《自然 天文》上,这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天文系在《自然》类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成果被多家天文学著名网站报道。

徐坤参加英国国家天文会议作报告

   目前,徐坤已经来到了博士学习的最后一年,毕业后他将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粒子宇宙学研究中心开展独立的博士后研究,在天文之路上一直走下去。他曾写过一首诗“杯酒映星河,入肠不肯融。胸中藏宇宙,笔下有苍穹”,他希望自己能如诗中所写一般,含宇宙于胸中,绘苍穹于笔下。

 

天文学前沿与中学物理教育的交融新里程

 

 

      2024年4月17日,我系邀请了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苏俊,带来一场题为《基于天体物理学的高中物理和天文教育》的精彩报告。报告以3D打印技术为桥梁,围绕引力场可视化、引力透镜的模拟、引力波入门以及中学天文教育四大主题展开。这次交流活动,不仅启发了师生们的科学视野,更是继首届“星苗”天文前沿创新教育论坛后,为我系天文学前沿与基础物理教育的融合创新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实践启示。

 

 

      报告首先聚焦于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引力场的可视化,详细介绍了如何借助3D打印技术,将抽象复杂的引力场概念转化为直观可触的实体模型。这些模型再现了不同天体间引力相互作用的空间分布,使学生能够在亲手操作中感知引力场强度的变化、理解引力场的概念,从而深化对万有引力定律及广义相对论相关理论的理解。其次,利用3D打印技术模拟的引力透镜,生动演示了光线在强引力场中的弯曲现象,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引力透镜效应的物理机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天文学前沿课题的认知兴趣。再次,报告人基于普通物理的方法近似解释了引力波,并分析了LIGO数据的主要特征。该方法让学生在不具备广义相对论基础时可以粗略理解引力波,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天文观测成果,培养他们的科学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最后,报告人介绍了所在中学的物理和天文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他强调了在高中阶段开展天文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将天体物理学的前沿知识与高中物理课程紧密结合,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他提出,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天文台、数字化教育资源以及各类科普活动,激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未来天文科学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整场报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报告不仅为高中物理与天文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提升中学科学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跨学科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指明了方向。未来,我系将继续携手中学教育界,共同推动天文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教学创新,助力我国天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024年3月9-10日,上海交通大学天文系主办的高红移星系结构形成与演化会议在上海临港顺利举行,来自国内6个单位的30余名学者及学生参加了会议。

 

      作为此次会议的开场报告,北京大学的何子山教授以“Some fun things about galaxies and AGNs I have learned from JWST”为题,对高红移星系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何子山教授提到,高红移处恒星形成率约为30%,比近邻星系的恒星形成率高出10倍。这种高效率的恒星形成是实现有效超新星反馈的关键因素,导致了强大的星系尺度外流,比类星体反馈更为显著。这对金属的输送和银河系内以及宇宙间介质的增丰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JWST让我们看到哈勃序列形成初期的宇宙。在早期宇宙,高红移盘星系比例惊人地高。JWST近年来的惊人发现带来了一系列的重要问题:怎样定量测量高红移星系盘?怎样与近邻星系盘对比?在报告的最后,他讨论了一种被称为Little Red Dot的特殊高红移天体。它们极度紧凑,呈点状,尺寸不大于50 pc,通常没有任何宿主星系的迹象。其特殊的V形光谱能量分布说明它很可能是一个裸露的AGN,也表明大质量黑洞可能由气体在早期直接塌缩形成。

 

 

      上海交通大学的李兆聿教授向与会者汇报了CSST白皮书的星系结构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概述了未来CSST巡天关于星系结构研究方面的主要科学目标。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王鑫研究员做了题为“Dissecting the Baryon Cycle and ISM Properties with JWST NIRISS and NIRSpec Spectroscopy”的报告,深入探讨了JWST对高红移星系的ISM(星际介质)的研究进展。上海天文台的Hassen Yesuf研究员做了题为“Exploring the Interplay of Structure, Metallicity, and Gas Content in Nearby Galaxi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igh-z Studies”的报告,介绍了其对近邻星系的结构、金属丰度和气体含量的相关性的研究成果。此外,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上海天文台、上海师范大学的师生也分别介绍了其在高红移星系结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会议期间,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涉及AGN、星系环境、结构参数测量等多个方面。通过这次研讨会,与会者不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各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载人航天项目、阳阳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委以及粒子天体物理与宇宙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支持。